微米级核心陶瓷元器件叠出“中国精度”

发布日期:2025-05-25 05:43    点击次数:124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研发熔炼突破500次,“智”破5G技术封锁

微米级核心陶瓷元器件叠出“中国精度”

  编者按:

  百年变局风起云涌,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焦专业化优势、掌握独门绝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以创新为引领的实践正加速突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重塑全球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挑战,红船起航地嘉兴,以智造创新破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新高地,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书写智造创新强市的时代答卷。

  今起,本报联合读嘉新闻客户端推出《嘉有绝活——寻找中国智造“密码”》年度融媒体新闻行动,聚焦红船起航地这片热土上的创业创新突围,挖掘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硬核实力的生动故事,通过全媒体矩阵报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先锋企业的突围路径,展现中国制造向高端跃迁的强劲脉动。

  ■记者 姜鹏飞 陈 曦 丁思源

  防护面罩上凝结着细密水珠,阻燃手套紧握特种耐高温长柄钳。昨天上午,在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内,材料研发高级工程师王亚停正在进行关键陶瓷材料的熔制玻璃试验。

  当他从1500摄氏度的高温熔炉中取出白炽化坩埚时,熔融成液态的玻璃水如岩浆般倾泻而下,注入装有去离子水的急冷容器,水瞬间沸腾,飞溅而出,玻璃水秒变固态玻璃碴,发出“刺刺刺”的轻微爆裂声。

  “夹的方法不对,倾倒高度太低了。”响声引起了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的注意,他赶紧夹住整个坩埚外壁下腰线,保持40厘米高度再次试验。

  陶瓷元器件属于细分领域,凭借其材料特性和电磁兼容优势,已成为我国5G通信系统的关键支点,承载高频信号传输的关键使命。2009年,浙江大学博士童建喜来到该公司,专注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和卫星导航组件研发。

  “移动通信基站、导航系统,包括每个人的手机,只要用到无线通信的地方,都有我们的产品。”公司董事长尤源被调侃为“董事长级车间主任”,30年前他带领企业工程师从零开始,为每个产品打造独立“配方”。

  不过,陶瓷元器件研发试验过程冗长、复杂,仅陶瓷材料试验就包含从原料加工到配料、干燥、预烧再到流延成型等20多道工序,需要3个月完成一轮完整试验,还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多轮测试,才能得到一个配方。而每个配方需要3名工程师短则3年、长则10年的研发,历经无数次试验,才能形成更精确的参数。

  童建喜一边演示,一边现场教学,研发人员纷纷围了过来。

  经过500余次试验后,玻璃配方熔制出料操作过程有了改进方案。昨天,应用于车载通信的超低介电低温共烧陶瓷材料开发项目又实现新的突破。

  尤源拿起一片陶瓷电路片,厚度仅有20微米。

  更精妙的是,要在这么薄的生瓷片上,用银浆加上电性能指标,印刷精密的线路图案,通过精密堆叠和压制,组合成手掌大小的形状,切割后形成14000颗陶瓷元器件生坯,再经900摄氏度烧结后,形成致密的陶瓷体。

  陶瓷元器件每颗大小仅芝麻的四分之一,每颗里有50层陶瓷叠加,这不能有丝毫错位,一旦错位,这14000颗元器件就废了。

  5年前,佳利电子与中国通信头部企业合作,承担核心元器件的开发。“当时整个行业全球只有2家龙头企业有类似产品,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为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尤源主动挂帅,包括童建喜在内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地研发,仅一次配方试验,就需要70多个小时。

  “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停了公司其他的所有研发。”尤源痛下决心,投入1亿元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从材料到器件的制造,最终突破了“卡脖子”技术,100余个核心产品全部实现国产替代。

  但“甜蜜的烦恼”,又随即而来。

  外部的封锁让中国通信头部企业需求急剧下降,佳利电子为该企业制造产品的车间几乎全部关停,订单需求从10降到了1。

  是主动转型还是退而求稳?佳利电子瞄准新赛道,通过三年时间开发无人机、汽车等领域的新型元器件,化危为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近3年,该公司投入了5亿元用于设备更新。目前,企业每个月要生产几亿颗元器件,整个公司就是一个数字工厂,所有的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采集。

  在企业展厅,生产进度、品质记录、订单分类等上千个关键数据点位,都显示在一个蓝色大屏幕上,实现了一“幕”了然。以前企业靠人工记录,如今全部实现数据采集,每天这里有几十亿的数据量实时上传。

  实验室灯光下,仪器指示灯无声闪烁。童建喜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波动曲线,突然转身敲了敲桌面:“配料再细化、精修,保证极冷极热条件下产品性能稳定,把材料性能调到极致。”

  窗外,夜色渐浓,但研发团队的电脑屏幕始终亮着,他们正在突破5G-A基站材料最后的技术“瓶颈”——为通信领域核心元器件不断贡献“绝活”,用自主可控的“中国芯”支撑万物智联时代。




Powered by 门徒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